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精選

台灣常見茶分類

關於茶葉的分類,茶經中以茶湯顏色分成紅綠青黃白黑六大茶系,而此篇分類以茶葉發酵度為依據,分成 不發酵茶、部分發酵茶和全發酵茶三大類 ,再往下細分其他。 茶湯會有不同的滋味,除了茶葉本身的品種、生長環境外,製程中茶葉經過發酵、揉捻和烘焙等工序,使得茶葉內的物質產生化學變化,也是影響茶湯滋味的關鍵。 關於製程的介紹請閱讀此文章: 台灣茶葉製程 不發酵茶 綠茶 當天茶葉採摘後馬上高溫進行殺菁, , 防止茶葉氧化反應, 也因此茶葉本身的品質以及內容物的好壞會直接影響茶湯風味 , 茶葉多為鮮綠色條狀 ,嫩芽白毫多,易苦澀,浸泡時間不宜過長。台灣常見的綠茶為 碧螺春、龍井 ,主要產區在新北三峽,在清明前葉片生長至一心三葉時,以手採一心二葉之嫩芽製成的碧螺春,品質最好、色香味最佳。 碧螺春 原產於中國江蘇的洞庭山,據 《 蘇州府志 》 記載: 「 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,歲產野茶數株, 每歲土人持筐采歸,未見其異。康熙某年,按候采者,如故,而葉較多,因置懷中,茶得體溫,異香突發, 採茶者爭呼:嚇煞人香!茶遂以此得名。」而後來 又據清代王應奎《柳南隨筆》記載: 「 康熙己卯,車駕幸太湖,撫臣宋犖購此茶以進。上以其名不雅馴,題之曰『碧螺春』。」台灣的碧螺春以 青心柑仔 與 青心烏龍 的茶樹品種為主,茶乾為條索狀鮮綠色,嫩芽與白毫多,茶湯呈現碧綠色,喝起來鮮味明顯,有綠豆、海苔等味道,個人覺得有螺肉的味道,不知道是不是被名稱所影響了😆 部分發酵茶 包種 在 1881 年吳福老引進安溪縣王義程創製的包種茶製法, 以 青心烏龍品種製成烏龍茶再加以 薰花,後來在  1912 年南港、內湖及深坑地區改採用不薰花卻能散發花香味的改良式包種茶製法,成為現代包種製法的基礎 。因 早期販售時多以四方形毛邊紙包裝,且 主要以「青心烏龍」這種茶樹品種來製茶,而青心烏龍的閩南語俗稱「種仔」,因此被稱作包種。 為 發酵程度10%~20% 輕度發酵茶, 茶樹品種主要為 青心烏龍及臺茶 12 號 , 外型為 條索狀 , 色澤墨綠帶油光 ,茶湯 花香味明顯 ,是特別注重香味的茶類, 湯色呈現蜜黃碧綠 , 產地包含 石碇、坪林、深坑、汐止 等, 從這些地區出產的包種茶彷彿品質保證,於是以日治時期的地名「文山郡」來統稱為「 文山包種茶 」 。 高山烏龍茶 烏龍茶 指的是,用烏龍茶品種(包括:青心烏龍、大冇烏龍、大葉烏龍…

最新文章

裝在可愛芭蕉葉小船裡的歐姆蛋!泰國街頭小吃 Khai-Pam

茶葉是怎麼做出來的?簡介台灣茶葉製程各個步驟

我的自傳